跳到主要內容區

標竿中心成果

enlightened 標竿中心

 

本年度積極與標竿中心成員中過往與本中心已有較密切合作之實驗室,持續透過多元之方式進行包含實體及線上交流,並於今年完成競逐標竿中心目標,詳述於下:

(一)與SMIC智慧製造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定期線上交流,完成研究合作 MOU之簽署

本中心與NC State SMIC智慧製造研究中心研究人員持續進行線上學術交流,深入探討智慧製造領域的多項先進技術。在定期交流會議中,SMIC中心前主任Yuan-Shin Lee教授分享其在生醫製造、計算幾何、CAD/CAM/CAE整合以及5軸雕塑表面數控加工等領域的研究成果,雙方更就智慧刀把的應用,由本中心姚賀騰教授之「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ystem Control Lab」與 Yuan-Shin Lee 教授的「Advanced Manufacturing Lab」簽署 3年研究合作 MOU,內容詳述重要研究技術交流項目規劃,為未來國際學術合作奠定更穩固之基礎。正式確立雙方在學術研究和技術發展領域的合作關係,促進在教育、科研及技術創新方面的長期合作,更共同推動智慧製造技術和其他相關領域的發展。

(二)派赴研究員至標竿中心短期研修,執行 Lab to Lab 專案研究合作計畫

今年本中心派姚賀騰主任研究團隊成員博士生至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NC State)進行短期研修,專注於智慧製造中的感測技術應用。研修主要圍繞智慧刀把技術、影像及振動感測技術在金屬加工領域的整合應用。本中心利用智慧刀把技術進行力學建模,成功預測切削力、刀具磨損與顫振,提升加工精度與穩定性; NC State則應用影像與振動感測技術進行異常診斷與品質管理。雙方交流技術報告並分析數據,探討多感測器協同應用的潛力,彌補單一技術的局限性。此次合作取得的成果包括技術整合應用成功驗證、數據共享與理論互補,並為未來合作奠定基礎。雙方將繼續深化技術合作,優化多感測器數據整合模型,推動智慧製造的自動化與智能化發展。

di

(三)開設雙邊線上課程,促進人才培育

與NC State的Edward P. Fitts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的Xiaolei Fang教授合作,展開一系列雙邊線上課程,主題為「Statistical Learning Methods for System Condition Monitoring with Applications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該系列課程,旨在介紹統計學習在工業故障診斷和失效時間預測中的應用,透過真實案例介紹工業故障診斷的挑戰,並說明統計學習如何有效應對這些問題。此外,本中心機械系郭秉寰教授也講授「AI Based Control Methods for Robots」,拓展參與者智能製造領域的知識。透過雙邊交流,期望培育出更多智慧製造相關的人才,提升本中心在國際研究領域的整體水平。此一系列四堂課程,共計35位學生參與。

di

(四)擴大與同為CESMII成員之美國頂尖大學進行深度交流

除與標竿中心進行全面且多元之交流外,今年度亦依照原訂競逐策略之持續與同為CESEMII生態聯盟成員的美國頂尖學校互動,包括加州大學洛杉磯 分校(UCLA)與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分述於下:

  1.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陳世樂教授與 Tsu-Chin Tsao教授在機電整合與控制領域保持密切合作,專注於航太元件薄殼加工技術。113年陳教授派博士生至教授的實驗室進行短期研修,促進雙方技術交流與合作,目的是將機器手臂輔助的薄殼加工顫振抑制技術引入南加州航太加工廠,發揮當地航太產業優勢。 雙方亦擬共同投稿文章於《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期刊 ,進一步推動該領域發展。
  2. 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積極與普渡大學合作,強化在智慧製造領域的國際學術能力。113年亦邀請普渡大學的 Martin Byung-Guk教授來台。Martin教授現任機械工程學系教授及智慧製造創新中心 (SMIC)研究團隊成員,曾發表 260餘篇論文,是工具機智慧診斷領域的知名專家。訪問期間與本中心進行深度交流並舉行專題演講,主題為「 Towards Autonomous Manufacturing with Digital Twins and Smart Robotics for Manufacturing」,分享自控製造及智慧機器人的研究成果。此外,本中心亦已與普渡大學理工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 (MOU),為未來的學術合作奠定基礎。
    di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