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社會貢獻

enlightened 社會貢獻面向

 

本中心113年度在社會貢獻方面展現亮眼成效,其共同指標達成情形摘要如下表,詳細執行成果分為衍生新創企業、國內外產學計畫成果、社區培力活動、國內外展覽、產學研聯盟等 5個部分詳述如后。

di

(一)積極推展衍生新創企業

本中心在 113年度持續推動技術商品化及市場驗證工作,在衍生成果的推廣及應用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秉持長期深耕「智慧製造」領域的研發優勢,結合市場發展趨勢,穩步邁向 5年內成立2家衍生新創公司的目標。

  1. 創業孵育機制:本中心建置完善的孵育機制與專利補助制度,提供專利佈局、商業模式、市場分析、簡報優化及法務諮詢等全方位輔導資源,有效協助研究團隊將創新技術商品化。同時積極引導團隊爭取政府計畫資源,並透過「專利費用補助支給作業原則」鼓勵成員申請及維護專利,以強化智財管理與技術移轉成效。
  2. 鼓勵參與創業競賽:鼓勵研究團隊參與創業型競賽,以加速研究技術落地。今年度共計參與 3 場競賽包括:113創業歸故里創新創業競賽、龍騰微笑獎 2024、 5G創新應用大賽等。其中,團隊分別於 5G創新應用大賽中獲得季軍及創業歸故里競賽中獲得場域實踐獎等殊榮。 0%; height:auto;" />-->
    image1 image2 image3
  3. 新增 1家衍生新創公司:本中心以「產品」為導向,致力培育跨領域研究團隊,今年度取得豐碩成果。其中「 AI即時監控智慧刀把」團隊完成 702萬元技轉,成功成立 1家衍生新創公司沃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而「 VR/AR智慧型工具機運動和切削 CPS模擬系統」團隊亦於 112年轉型為元宇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積極拓展國內、外產學合作

  1. 持續深耕國內產學合作深度:113年國內外產學合作件數目標值為 50件,產學合作衍生收益金額為 22,000仟元。今年合作件數達57件,實際達成總額為 22,349仟元 ,達成 113年目標值。本中心成員總計38位,平均每人約 1.54件。其中,技轉金共計7件,金額達 10,747仟元的顯示與產業鏈結的務實深厚。
  2. 拓展國際產學合作渠道:第二年度促成2件國際產學合作案,佔總合作件數 3%,順利達成年度目標。其中與越南MPF公司合作,運用電動運具研究分項技術,開發電動車用雙自由度、雙動力無段變速行星齒輪系統,以提升輸出推力及動力效率,合作金額約 25萬元。另一案為與波蘭hiPOWER EUROPE公司合作,針對廠商提供的質子交換膜進行性能測試與驗證,包含基礎性能、耐久性評估及環境參數分析,計畫金額約 6萬元。
  3. 鏈結在地產業參與社區培力:中心於113年度積極推動社會責任,成功舉辦 10場培力活動,動員 35位中心成員和 43個產業夥伴共同參與,總服務人次達 256人。面對機械產業的人力缺乏、研發資源有限及關鍵零組件依賴進口等挑戰,本中心特別以「智慧製造與半導體工業結合」為主軸,舉辦「2024前瞻中心業界諮詢委員會」,共吸引 30家以上廠商參與。活動著重於提供技術諮詢與研發支援,並致力於在地產業扎根,積極連結中南部科技產業走廊,強化區域產業技術能力,同時培育在地人才,創造就業機會,展現中心在推動地方產業發展和創造高附加價值方面的顯著成效。
    image1 image2 image3
  4. 積極參與國內外重要展覽:本中心研究成員積極參與過國外知名大展,今年度共計 3個團隊參展,已達成今年目標值。113年 9月、11月,中心研究團隊研發技術「 AI即時監控智慧刀把」與義高工業於美國 IMTS、日本 JIMTOF進行聯展,不僅大幅提升了中心在研究領域的知名度,並為產學合作帶來了豐富的機會。 而中心成員高永洲教授「 AR/VR」團隊也獲得興農工業的經費補助於 TMTS中展示亮眼成果。「低碳綠色」研發團隊也由陳永松教授領軍,於台北南港展覽館參與「2024年臺灣國際淨零永續展 (Net-Zero Taiwan)」,不僅獲得廣大迴響,更獲得工商時報專刊報導。
    image1 image2 image3
  5. 產學研聯盟:本中心至110年成立迄今,累計已與85個企業夥伴建立產學研聯盟。透過聯盟把研究成果分享給更多人,與志同道合的研究機構和企業公司交換意見,從中受惠。此外,聯盟的成員有機會外派工程師至中心學習最新的製造技術,另中心也會視特定的研究或教學需求派遣學生到聯盟企業實習,以獲取實際經驗。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