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學術研究

enlightened 學術研究面向

 

本中心在論文之各項指標持續精進且維持穩定成長,首先,工學期刊論文數量穩健增長,其次與歐美及東南亞國家保持密切合作,反映了本中心在全球科研界的深遠影響。最後,中心近半數研究成員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學術研究成果顯著。今年度學術研究推動重點包含五大項:突顯工學論文卓越表現力、展現工學論文廣泛影響力、彰顯出色的跨國研究合作力、反映深遠的全球研究協作力以及力求深耕前瞻技術,榮獲世界學術獎項殊榮。其共同指標達成情形摘要如下表,詳細執行成果詳述如后:

di

(一)突顯工學論文卓越表現力

中心之學術研究成果發展以持續成長為目標,參與研究教師發表之期刊論文範圍領域係參照 SCOPUS 資料庫之規範定義分類 (ASJC)-為「工學領域」期刊論文,包括電腦科學 (Computer Science)、工程學 (Engineering)材料科學 (Materials Sciences) 與化學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等領域。113年度中心核心研究領域 38位成員發表於工學領域之期刊論文共 102篇,平均每人發表論文篇數為 2.68篇,上述工學領域下各領域發表論文所佔比例以工程學領域佔 83.6%為大宗,足見中心工學領域期刊論文發表數量穩定成長,成果非常顯著。
如以智慧製造研究領域期刊論文進行分析,中心教師在近五年間,亦在 Condition Monitoring; Wear of Materials; Machining之研究主題中,論文發表量,並列全臺冠軍。另姚教授亦在 Milling (Machining); Cutting Force; Machining研究主題中,論文發表量為全臺灣第一名 ,綜上可知中心在智慧製造領域論文表現傑出產量位居全臺領先。

(二)展現工學論文廣泛影響力

計畫第二年中心核心研究領域38位成員發表於工學領域之期刊論文共 102篇,其中針對影響力分析中最重要之指標之一 -領域權重引用影響力指數( 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 FWCI)是顯示一篇文獻在與類似文獻相比之下的引用頻率,今年度中心FWCI值達 1.32超過全球平均值表現出色。
另在2020至 2024年間,中心核心研究成員共發表 472篇論文,其被引用次數達 4284次 ,而其中被引用次數達200次以上者共有 2篇論文;如若以引用標竿分析指標 (Citation Benchmarking)來看,該數值是由一篇文獻獲得的引用與類似文獻的平均值比較,其百分比值高達 99者共有 3篇論文,表示上述三篇文獻在全球該領域中位於前1%。因此可獲知中心近五年核心研究領域成員論文表現卓越,三篇論文位居全球前1%,展現出極高的學術影響力。最後,本中心今年度論文發表於Q1等級之西文期刊共80篇,其Q1比例達78.4%,非屬Q1等級期刊僅占21.6%,足可證明本中心成員發表之文章員發表之文章具備高品質,皆投稿於涵蓋工程學、電腦科學、材料科學及化學工程領域等領域之頂尖傑出期刊。

(三)彰顯出色的跨國研究合作力

中心在本年度與國際學術研究單位共同發表之論文發表篇數達44篇,國際合作比例高達43%接近半數。如以合作國家數量來看,共與印度、越南、美國等國家之學術研究等國家之學術研究機構合作,以印度合著論文14篇及越南12篇數量最多。此外,若以國際學術研究機構角度分析之,則以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以及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為最高,各發表共4篇國際合作論文。另國際合作論文被引用次數部分,本中心核心研究團隊成員近兩年發表國際合作論文,在今年共被引用次數達281次。綜上可得知中心與歐美及東南亞國家各學術機構合作非常密切,展現出卓越的跨國研究成效。

(四)反映深遠的全球研究協作力

計畫第二年中心核心研究領域成員於2020至2024年發表於工學領域之國際合作期刊論文共194篇,其FWCI 值達1.82遠遠超過全球平均值成果豐碩,其中以工控資安研究團隊之林柏青教授及阮文齡助理教授合著論文之FWCI值高達18以上超越全球平均水平,展現傑出研究影響力。另兩位教授在2021年至2024年間,亦在AI等研究主題中,論文引用次數分為283次及282次,位居全臺灣第一及第二名。此外,本中心低碳綠色之陳永松教授在2021年至2024年間,在Energy Storage; Redox Reactions; Redox Flow Battery研究主題中,發表之論文總瀏覽量為全臺灣第一,由此可證明中心教師在相關研究領域,由此可證明中心教師在相關研究領域之績效成果卓越,彰顯中心之學術領先地位。
本中心計畫第二年發表於工學領域之國際合作期刊論文中,其中屬Q1等級之西文等級之西文期刊共33篇,Q1比例達75%遠超過半數,非屬Q1等級期刊僅占25%,由此可知本中心成員發表之文章皆具一定水準,對於提升中心的國際能見度對於提升中心的國際能見度有明顯助益,突顯中心教師的學術研究價值與貢獻。

(五)力求深耕前瞻技術,榮獲世界學術獎項殊榮

依據由美國史丹佛大學 John P.A. Ioannidis 團隊從學術資料庫所建立,並由並由Elsevier 旗下旗下 Mendeley Data 每年10 月定期發布之「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以及「2023年度科學影響力」榜單。在全球前在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之榜單中,本中心獲獎教師約佔本校獲獎人之三成,包含機械工程學系馮展華教授、姚賀騰教授、姚宏宗教授以及電機工程學系之張文恭教授、吳元康教授等師長,充分展現本中心研究成員卓越的研究能力,凸顯其在學術領域的傑出表現與卓越的研究能力;而另外在「「2023年度科學影響力」獲獎榜單方面,本中心研究成員獲獎約佔本校獲獎人之近五成,分別是電機系張文恭教授、電機系吳元康教授、機械系姚賀騰教授、機械系郭秉寰副教授等師長,成績相當亮眼,展現中心出色的研究成就與學術價值。

登入成功